誕蕩
成語(Idiom):誕蕩
發音(Pronunciation):dàn d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放蕩不羈,沒有節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誕蕩一詞源于《孟子·告子上》:“魯人有誕蕩之徒。”意為人的行為放蕩不羈,沒有節制。形容人放縱不羈,不拘束,不守規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放蕩不羈,不守規矩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生活作風、行為舉止等方面的放縱不拘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告子上》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儒家經典之一,其中提到了“魯人有誕蕩之徒”,意為魯國有一些人的行為放蕩不羈。后來,人們將“誕蕩”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放縱不羈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生活作風十分誕蕩,經常熬夜玩樂。
2. 這個人的行為舉止太誕蕩了,完全沒有規矩可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誕蕩”與放蕩不羈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放縱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節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了解更多關于放蕩不羈行為的內容,以增加對“誕蕩”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誕蕩了,老師批評他了。
2. 初中生:他的作風太誕蕩了,不適合做班長。
3. 高中生:他的行為放蕩不羈,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4. 大學生:他的生活作風十分誕蕩,經常參加各種派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