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涕泗交頤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ì sì jiāo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哭得淚流滿面,流淚交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涕泗交頤是指兩人或多人相互抱頭痛哭,淚水交流,形容極度悲傷或同情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涕泗交頤常用于形容在悲傷、痛苦或同情的情況下,人們彼此相互抱頭痛哭的場景。可以用于描繪親人離世、國家遭受災難、友人遭受不幸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涕泗交頤的故事源于孔子與弟子子貢之間的一次對話。有一天,子貢問孔子:“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忠臣?”孔子回答說:“一個人在君主的身邊,即使他不能言語表達,但是他能夠與君主流淚,那么他就是一個忠臣了。”這個故事表達了忠誠和同情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涕泗交頤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涕泗”指的是眼淚,而“交頤”指的是相互交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zhàn)爭的最后一天,兩國的士兵涕泗交頤,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痛惜和對生命的尊重。
2. 聽到朋友受到不公正對待的消息,他們涕泗交頤,表示對朋友的同情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嘗試將“涕泗交頤”與兩個動作關聯(lián)起來,即流淚和相互交流。想象兩個人相互抱頭痛哭,淚水交流的情景,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悲傷、同情相關的成語,如“淚如雨下”、“痛不欲生”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聽到小貓被欺負時,小明和小紅涕泗交頤,表示對小貓的同情。
2. 初中生(14歲):看到電影中主人公遭受不幸,觀眾們涕泗交頤,被情節(jié)所感動。
3. 高中生(17歲):考試失敗后,同學們涕泗交頤,互相安慰并鼓勵對方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