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事
成語(Idiom):怠事(dài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懶散怠惰,不勤奮努力,對事情不負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怠事意為偷懶、不努力,不認真對待事情。這個成語強調了對工作、學習或責任的不負責任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怠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不認真、不負責任、懶散敷衍的態度。可以用于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描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漢朝的王莽在位,他對政務不負責任,荒廢了國家事務,導致國家逐漸衰敗。后來,人們用“怠事”來形容王莽的不負責任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怠事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成語,表示懶散不努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怠事拖延,不會按時完成任務。
2. 這個學生怠事不認真,經常曠課。
3. 他怠事懶散,不適合擔任重要職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怠事”詞語與懶散、不負責任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不愿起床去做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怠事相關的成語,如“偷工減料”、“敷衍塞責”等,來進一步豐富對怠事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怠事不認真寫作業。
2. 初中生:我不喜歡和怠事的同學合作。
3. 高中生:他怠事導致考試成績不好。
4. 大學生:這個同學總是怠事不努力學習。
5. 成年人:他的怠事態度讓他失去了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