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發(fā)音(Pronunciation):qiè gōu zhě zhū, qiè guó zhě 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偷竊小偷會被處以死刑,而竊取國家的人將得到高官厚祿的獎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是從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中衍生出來的。它告誡人們,對于竊取財物的小偷,法律會嚴懲不貸,甚至?xí)幰运佬蹋欢鴮τ诟`取國家權(quán)力的人,他們可能會被授予高官厚祿的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嚴懲小偷和貪污腐敗的官員,以及表達對于法律公正的渴望和對不義行為的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據(jù)說,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在位時,有一個名叫竊鉤者的小偷,他專門偷竊齊國的貴族家庭。齊宣王下令將竊鉤者處以死刑,以示對小偷的嚴懲。而后來,當齊國陷入內(nèi)亂時,一個名叫田恒的貴族趁機竊取了國家的權(quán)力。田恒成功奪取了國家的控制權(quán)后,齊宣王將他任命為侯爵,以示對竊國者的獎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竊鉤者誅”和“竊國者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國家,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2. 這個成語告誡我們,不論是小偷還是貪污腐敗的官員,都將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兩個部分與其含義進行聯(lián)系,例如,將“竊鉤者誅”與“小偷死刑”聯(lián)系在一起,將“竊國者侯”與“竊取國家權(quán)力的人被授予高官厚祿”聯(lián)系在一起,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以及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以深入理解這個成語的背景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小明偷了同學(xué)的鉛筆盒,他應(yīng)該被竊鉤者誅。
2. 初中生:這個官員貪污了大量的公款,他應(yīng)該被竊國者侯。
3. 高中生:這個成語告誡我們,小偷和貪官都應(yīng)該受到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