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視若無睹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ruò wú d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某事或某人漠不關心,不予理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視:看;若:如同;無:沒有;睹:看見。視若無睹指的是對某事或某人漠不關心,不予理會,仿佛沒有看見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重要或緊急的事情漠不關心,不予理會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官員在路上遇到了一個人被打傷,但他卻漠不關心地繼續走自己的路。后來,這個官員被人們稱為對“視若無睹”的典型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視若無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困難總是視若無睹,從不伸出援助之手。
2. 在這個關鍵時刻,他竟然視若無睹,真是讓人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視若無睹”拆分成三個部分來記憶。視,若,無睹。視和若可以聯想到“看起來像”,無睹可以聯想到“沒有看見”。通過這種方式聯想,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漠不關心、不理會相關的成語,如漠視、無動于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告訴了老師有同學欺負我,可是老師卻視若無睹。
2. 初中生:他對班級里的事情總是視若無睹,從不關心。
3. 高中生:考試前他看到同學們都在努力復習,卻視若無睹地繼續玩游戲。
4. 大學生:面對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他選擇了視若無睹,不參與任何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