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歷
基本解釋
[釋義]
(名)現(xiàn)在國際通用的歷法,是陽歷的一種。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每月三十一天,四、六、九、十一月為小月,每月三十天,二月是二十八天。但因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24219天(太陽年),所以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在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閏年的計算法是:公元年數(shù)用四除得盡的是閏年(如1960年),用一百除得盡的是平年(如1900年),用一百除得盡的用四百也除得盡的又是閏年(如2000年)。紀元是從傳說的耶穌生年算起。也叫格里歷,通稱陽歷。
[構(gòu)成]
偏正式:公(歷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the Gregorian calendar
詳細解釋
◎ 公歷 gōnglì
[Gregorian calendar] 現(xiàn)在國際通用的歷法。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通稱“陽歷”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國家通用的歷法,通稱陽歷,也叫格里歷。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三十一天,小月(四、六、九、十一)三十天,二月二十八天。又因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24219天(太陽年),所以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在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閏年的計算法是:公元年數(shù)被4除盡的是閏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除盡的才是閏年。紀元是從傳說的 耶穌 生年算起。
公歷(gōng l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歷是指以太陽年為基礎(chǔ)的歷法,也稱為陽歷或西歷。公歷是目前全球通用的歷法,用來記錄時間和日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歷是根據(jù)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制定的歷法。公歷一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平年每月的天數(shù)不同,1月至12月分別為31天、28天或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和31天。公歷將一年分為四個季度,每個季度分為三個月。公歷的起點是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的時間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歷廣泛應(yīng)用于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用于記錄時間、制定日程安排、紀念節(jié)日以及計算年齡等。公歷也是國際交流和商務(wù)活動中的標(biāo)準(zhǔn)時間系統(tǒng)。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年,當(dāng)時羅馬共和國的愷撒大帝采用了一種新的歷法,稱為儒略歷。儒略歷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所需的時間為基礎(chǔ),每年365.25天。后來,儒略歷經(jīng)過改進和修正,逐漸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公歷。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歷是一個由“公”和“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指公眾、公共的意思,“歷”指歷法、歷史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公歷是基于太陽年的歷法。
2. 他的生日是公歷6月12日。
3. 我們按照公歷來安排假期和節(jié)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公歷”與“陽歷”和“西歷”聯(lián)系起來,它們都是指同一種歷法,以太陽年為基礎(chǔ)。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文化中的不同歷法,例如農(nóng)歷、伊斯蘭歷等,以拓寬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我喜歡公歷的寒暑假,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耍。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學(xué)校的校歷是按照公歷制定的。
3. 高中生(16-18歲):我在歷史課上學(xué)習(xí)了公歷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重要性。
4. 大學(xué)生(19-22歲):我用公歷來安排我的課程表和社團活動。
5. 成年人(25歲以上):公歷是我日常生活中記錄時間的主要方式,也是商務(wù)活動中的標(biāo)準(zhǔn)時間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