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責
成語(Idiom):懸責
發音(Pronunciation):xuán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責任或罪過懸而未決,尚未確定或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懸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懸”意為懸掛、懸而未決,第二個字“責”意為責任、罪過。懸責表示責任或罪過未被追究或解決,尚未確定下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懸責常用于描述責任未能明確或罪過未能追究的情況。可以用來指責某人沒有承擔責任或是對某個事件的處理不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懸責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斥賊懸責。”意為將賊人的罪責懸而不決。后來逐漸引申為責任或罪過未能確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懸責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起事故責任尚未查明,目前還是懸責狀態。
2. 他對這個問題負有懸責,不能推卸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懸責想象成一個人懸在高處,無法確定下來,表示責任未被追究或解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責任相關的成語,如“推卸責任”、“擔當責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不小心打翻了花瓶,老師問他是不是故意的,小明說:“我不是故意的,這是個懸責!”
2. 小學生:小紅偷偷吃了同桌的零食,被同桌發現了,同桌生氣地說:“你要對你的行為負責,不能讓它成為一個懸責!”
3. 初中生:小杰和小明一起破壞了鄰居家的花盆,警察找到他們時,他們互相推卸責任,說:“這是個懸責,我們都沒有動手!”
4. 高中生:小玲是班長,但她對班級的管理不力,老師批評她說:“你是班長,應該對班級的事情負責,不能讓它成為一個懸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