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愿如羊
基本解釋
東漢 張奐 任 安定屬國 都尉,聯(lián)合 羌 人擊敗 匈奴 , 羌 人頭領感恩而獻馬二十匹、金鐻八枚, 奐 對諸 羌 首領說:“使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懷。”即以金、馬悉數(shù)歸還。事見《后漢書·張奐傳》。后因以“馬愿如羊”為官吏從政清廉之典。
成語(Idiom):馬愿如羊
發(fā)音(Pronunciation):mǎ yuàn rú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心意變得柔順,態(tài)度順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原來固執(zhí)或頑劣的人轉變得溫順或聽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心意或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變得柔和、順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漢書·匈奴傳》。匈奴是古代中國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善于騎馬。當漢朝派遣使者去拜訪匈奴時,匈奴首領為了顯示他們的善意,將馬羊混在一起,使馬變得像羊一樣溫順。這個故事中的“馬愿如羊”成語就是形容馬變得像羊一樣柔順聽話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愿+如+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前很固執(zhí),但是最近馬愿如羊,變得很聽話。
2. 她原來非常叛逆,現(xiàn)在卻馬愿如羊,變得很乖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馬羊混在一起的情景,想象馬在與羊相處時變得溫順聽話,從而記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有關中國成語的用法和故事,了解其文化背景和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原來不喜歡吃蔬菜,但是現(xiàn)在馬愿如羊,每天都會吃一些。
2. 初中生:他以前很調皮搗蛋,但是最近馬愿如羊,變得很聽話。
3. 高中生:她原來非常叛逆,現(xiàn)在卻馬愿如羊,變得很乖巧。
4. 大學生:我以前對數(shù)學不感興趣,但是現(xiàn)在馬愿如羊,開始努力學習。
5. 成年人:他曾經(jīng)是個固執(zhí)己見的人,但是后來馬愿如羊,變得愿意聽取別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