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蠶
基本解釋
(1).指植桑養蠶等事務。《漢書·地理志下》:“ 殷 道衰, 箕子 去之 朝鮮 ,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后漢書·東夷傳·馬韓》:“ 馬韓 人知田蠶,作緜布。”《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之七》:“田蠶事已畢,思婦猶苦身。” 宋 范成大 《照田蠶行》:“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歲田蠶好。”
(2).泛指農桑。《魏書·韓顯宗傳》:“田蠶暫廢,則將來無資。此國之深憂也。” 北齊 劉晝 《新論·貴農》:“建國者必務田蠶之實,棄美麗之華。”《宋史·竇儼傳》:“國家之方,守穀帛而已。二者……宜有勸教。請於《齊民要術》及《四時纂要》、《韋氏月録》中,採其關於田蠶園圃之事,集為一卷,鏤版頒行,便於流布。”
成語(Idiom):田蠶(tián cán)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c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田間地頭勞作,勤勞耐勞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蠶是由“田”和“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人們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形象。田蠶是一種蠶寶寶,需要在田地里辛勤勞動,吃草長大。這個成語形容人們勤勞耐勞,努力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勤勞努力、不辭辛苦工作的人。可以用來贊美別人的勤奮精神和努力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田蠶這個成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田蠶不羸。”意思是田蠶不需要額外的喂養,只要在田地里努力工作,就能吃到足夠的食物。另一種說法是出自《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田蠶不積腹。”意思是田蠶不像其他動物一樣需要積存食物,它只要在田地里工作,就能得到足夠的食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田蠶是一個主謂結構的成語,其中“田”是主語,表示勞作的人,而“蠶”是動詞,表示勞作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田蠶,每天早上一大早就去田地里勞作。
2. 她是個田蠶,從不怕辛苦,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蠶寶寶,需要在田地里努力工作,吃草長大。這樣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勤勞努力相關的成語,例如“辛勤勞動”、“勤勞致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每天都是一只田蠶,早上很早就去田地里工作。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努力學習,每個人都是一只田蠶。
3. 高中生:雖然學習很累,但是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成為一只田蠶,為將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