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舉
成語(Idiom):粗舉
發音(Pronunciation):cū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粗略地列舉或概括一些事物或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粗舉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意指以粗略、概括的方式列舉或總結一些事物或情況。它強調了列舉的方式較為粗糙,沒有詳細地考慮每個細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粗舉常用于描述人們在列舉事物或總結情況時,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或詳細分析的情況。它可以用于討論各種主題,如教育、科學、社會問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粗舉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粗糙的方式來列舉或總結事物,因為缺乏科學的方法和準確的數據。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處理信息時的粗糙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粗舉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粗”表示不細致、粗略,“舉”表示列舉、總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粗舉了一些關鍵問題,而沒有深入分析。
2. 這篇文章只是粗舉了一些主要觀點,需要進一步研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粗糙”、“概括”等詞語聯系來記憶粗舉的含義。同時,可以將“粗舉”與列舉事物時的不細致和缺乏深入思考的情況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列舉、總結相關的成語,如“概括萬象”、“羅列無遺”等,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粗舉了幾個重要的數學公式。
2. 初中生:這篇文章只是粗舉了一些關鍵人物,沒有詳細介紹他們的背景。
3. 高中生:研究者粗舉了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數據,但沒有提供詳細的分析。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粗舉”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