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口
成語(Idiom):動口
發音(Pronunciation):dòng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激烈,口舌爭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動,爭吵;口,嘴巴。形容言辭激烈,爭吵不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爭吵、爭論的情景,尤其是言辭激烈,爭吵不休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項羽與劉邦在巨鹿之戰中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秦軍。然而,由于項羽的獨斷專橫,劉邦感到不滿,他們之間產生了矛盾。一次,他們在軍營中爭吵起來,爭吵的內容就是劉邦說項羽不會動口,項羽則回應劉邦自己才是不會動口。最后,他們互相指責對方,言辭激烈,爭吵不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口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構,表示言辭激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動口了,爭吵得很厲害。
2. 我們不應該動口,而應該用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激烈爭吵的場景中,口頭上互相攻擊,言辭激烈。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動手(dòng shǒu),動怒(dòng nù),動心(dòng xīn)等,以擴展對表達爭吵、沖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兩個同學因為一點小事動口了。
2. 初中生:他們兩個隊伍在比賽中動口了,導致比賽停止了一段時間。
3. 高中生:在班級討論會上,同學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不同意見,爭吵起來,動口不休。
4. 大學生:在辯論賽中,選手們為了爭取勝利,言辭激烈,動口不停。
5. 成年人:工作中,同事之間有時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動口,但最終還是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