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鼓唇咋舌
發音(Pronunciation):gǔ chún zé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鼓唇咋舌是一個形容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時結結巴巴、吞吞吐吐的樣子。這個成語的結構是由“鼓唇”和“咋舌”兩個詞組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緊張、害怕或不自信的情況下說話不流利。可以用于形容演講時緊張的演講者、害怕面對公眾發言的人,或者不自信地回答問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鼓唇咋舌”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班超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班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有才華的將領,但他年輕時結結巴巴,說話很不流利。后來,他勇敢地克服了自己的缺點,努力學習,成為一位出色的將領。因此,“鼓唇咋舌”成為形容說話結結巴巴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鼓唇咋舌的結構是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試時鼓唇咋舌地回答問題,給人留下了不自信的印象。
2. 老師問他問題時,他總是鼓唇咋舌,不敢正面回答。
3. 演講時,他緊張得鼓唇咋舌,聽眾都感到很尷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鼓唇咋舌”與一個結巴的人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說話時,嘴唇不停地鼓動,舌頭卻咋咋呼呼的,這樣就能形象地理解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說話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鼓唇咋舌地讀課文,老師都聽不清楚。
初中生:面對班級同學的提問,他鼓唇咋舌地回答,顯得很緊張。
高中生:演講比賽上,他因為緊張而鼓唇咋舌,影響了演講效果。
大學生:面試時,他鼓唇咋舌地回答問題,給面試官留下了不自信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