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異
成語(Idiom):歧異
發音(Pronunciation):qí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意見、觀點、看法等不一致或相互矛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歧異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人們在思想、觀點、意見等方面存在差異或矛盾。當人們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時,就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歧異常用于描述討論、辯論、爭論等場合。例如在團隊會議上,當成員們對一個決策方案有不同的意見時,可以說他們之間存在歧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四年》記載了一個關于歧異的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叫孟嘗君的大臣,他曾經向國君建議要廢黜太子。太子得知后非常憤怒,于是派人去找孟嘗君談話。在談話中,太子表示自己與孟嘗君的意見完全不同,兩人的觀點產生了歧異。這個故事成為了“歧異”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歧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歧”是形聲字,表示道路分岔的樣子;“異”是形聲字,表示不同的樣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之間存在一些歧異。
2. 由于意見的歧異,討論變得非常激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歧異”與“起異”進行聯想,因為歧異表示意見不同,而起異表示開始變得不同。可以想象兩條道路分岔,人們在不同的道路上走,代表著他們的意見不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歧異”相關的成語,如“異口同聲”(形容大家的觀點一致)、“同床異夢”(形容夫妻之間意見不合)、“各抒己見”(形容大家各自表達自己的意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選班長的時候意見不同,產生了歧異。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同學們對于活動方案有不同的意見,產生了歧異。
3. 高中生:在班會上,同學們對于如何提高學習成績存在歧異,需要進行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