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軍旗號
基本解釋
即認旗。《水滸傳》第九一回:“ 盧俊義 教軍士快於南門豎立認軍旗號,好教兩路伏兵知道,再分撥軍士各門把守。”參見“ 認旗 ”。
認軍旗號(Rèn Jūn Qí Hào)
發音:rèn jūn qí hào
基本含義:認同并遵守軍隊的旗號,表示服從和忠誠。
詳細解釋:認軍旗號是指軍隊中的士兵或指揮官聽到軍隊的旗號后,立即行動并執行相應的命令。這個成語比喻人們對組織或領導的絕對服從和忠誠,不違背命令或背叛。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個人或群體對領導的忠誠和服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某種規則或制度的遵守和遵從。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在古代戰爭中,軍隊的旗號是指揮官用來指揮軍隊的重要工具。士兵們聽到旗號后,必須立即行動并執行相應的命令,以確保戰斗的順利進行。這個成語借用了軍隊的旗號概念,形容人們對組織或領導的絕對服從和忠誠。
成語結構:認軍旗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認”、“軍”、“旗號”三個詞組成。
例句:
1.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時刻認軍旗號,堅定信仰,服從組織安排。
2. 在公司里,每個員工都應該認軍旗號,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士兵,聽到軍隊的旗號后立即行動,表示服從和忠誠。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隊相關的成語,例如“臨危受命”、“嚴陣以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認軍旗號,聽老師的話,排隊走。
2. 初中生:學生會主席要求大家認軍旗號,遵守學校的規定。
3. 高中生:作為班長,我要帶領同學們認軍旗號,共同完成學校的任務。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認軍旗號,服從學校的管理,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