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膽喪魂驚
發音(Pronunciation):dǎn sàng hún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害怕、驚恐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膽:指勇氣;喪:失去;魂:指靈魂;驚:害怕。膽喪魂驚形容一個人在遭遇到極其可怕的事情時,勇氣喪失,靈魂深感恐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恐怖、危險、驚嚇等情況下的驚恐表情和內心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源于《史記·韓非子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秦國時期,韓非子曾經擔任過秦國的宰相,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卻不被當時的君主所接受。最終,韓非子被迫離開了朝廷。離開后,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恐懼,形容他的內心狀態就是“膽喪魂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那只巨大的野獸,他膽喪魂驚,一動也不敢動。
2. 在恐怖電影中,女主角膽喪魂驚地逃跑,令人緊張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每個字拆分出來,分別記憶每個字的含義,然后通過組合這些含義來記憶整個成語的意義。例如,膽喪魂驚,可以理解為“勇氣喪失,靈魂驚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恐懼、害怕相關的成語,例如“驚恐萬狀”、“膽戰心驚”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游樂園的過山車上,小明膽喪魂驚地閉著眼睛大喊“我要下去!”
2. 初中生(12-15歲):聽到雷聲,小雨膽喪魂驚地跑進房間,抱著被子躲在床上。
3. 高中生(15-18歲):面對高考的臨近,小玲膽喪魂驚,整天無法集中精力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