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蟬
基本解釋
蟲名。一種大知了。《爾雅·釋蟲》“蝒:馬蜩” 晉 郭璞 注:“蜩中最大者為馬蟬。”
成語(Idiom):馬蟬(mǎ chán)
發音(Pronunciation):mǎ c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關鍵時刻逃避責任,像蟬一樣只會嚶嚶而鳴,不承擔實際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蟬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在關鍵時刻逃避責任,只會說空話而不會實際行動。馬蟬源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蟬和一匹馬。有一天,蟬對馬說:“我會為你唱歌,保護你免受傷害。”馬相信了蟬的話,但當真正有危險來臨時,蟬卻逃之夭夭,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馬蟬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那些只會說空話而不會實際行動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蟬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在關鍵時刻逃避責任,只會說空話而不會實際行動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情境,比如形容某人在團隊合作中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只會說大話而不會實際付諸行動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蟬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其中蟬和馬的對話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蟬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馬”指代馬,而“蟬”指代蟬。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說自己能夠勝任這個工作,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像個馬蟬,逃之夭夭。
2. 這個團隊里有些人只會說大話,卻從不付諸實際行動,真是一群馬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馬和蟬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匹馬和一只蟬在對話,蟬只會嚶嚶而鳴,不承擔實際行動,這樣就能夠記住馬蟬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比如“紙上談兵”、“口是心非”等,來豐富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答應幫我修自行車,但是最后變成了馬蟬,一直沒有動手。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總是說自己能勝任各種任務,可是一到關鍵時刻就變成了馬蟬,逃避責任。
3. 高中生:他在團隊合作中只會說大話,卻從不付諸實際行動,真是個馬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