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聯合公報
基本解釋
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1978年12月16日,兩國同時發表。公報宣布:兩國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將從臺灣撤出全部軍事人員。中國政府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國家統一是中國的大政方針。雙方還表示將加強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聯系。
成語(Idiom):中美建交聯合公報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měi jiàn jiāo lián hé gōng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美建交聯合公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外交關系時所發布的文件。該公報記錄了兩國政府達成的共識和協議,標志著兩國之間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這一公報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為中美兩國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主要用于描述中美兩國建交的歷史事件,可在相關教材、歷史研究、外交學習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的故事起源于1972年,當時中美兩國領導人通過秘密外交渠道進行接觸和協商,最終在1972年2月28日簽署了這份聯合公報。這一事件被視為中美兩國關系的重要里程碑,為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由四個詞語組成,分別是“中美”、“建交”、“聯合”和“公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會議上討論了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的重要性。
2. 這份中美建交聯合公報記錄了兩國領導人的共識和合作意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該成語拆分為四個部分進行記憶,分別是“中美”、“建交”、“聯合”和“公報”。可以通過聯想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重要歷史事件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美兩國關系的發展歷程,了解中美建交對兩國以及全球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歷史課上學到了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的故事。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分發了一份關于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的資料。
3. 高中生:我正在寫一篇關于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的研究論文。
4. 大學生:我參加了一個關于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的學術討論會。
5. 成年人:中美建交聯合公報是中美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