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寨
基本解釋
安營扎寨。《四游記·太子提兵退番軍》:“ 趙士能 謝恩出朝,統兵來到 交劍關 下寨。”
成語(Idiom):下寨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z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進駐營地或者農民到山野中搭建臨時住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寨一詞最早源自軍隊駐扎時搭建營地的行為,后來也用來形容農民到山野中搭建臨時住所。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人們暫時停留在某個地方,在那里建立起一個臨時的居住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寨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旅途中暫時停留在某個地方,或者在野外建立臨時住所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暫時安頓下來,進行短期的居住或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中,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當時的著名軍事將領劉裕下寨的情景。劉裕是劉宋朝的創始人,他在征戰中經常下寨,以鞏固軍隊的陣地和休整士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寨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下”表示動作,寨”表示目標地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隊進駐邊境,立即下寨休整。
2. 農民到山野中搭建帳篷下寨過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將軍,帶領軍隊進駐邊境時,下寨休整,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隊、農民、臨時住所等相關的詞語和成語,例如“進駐”、“帳篷”、“臨時居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去野外露營時,要記得下寨搭帳篷。
2. 初中生:軍隊在戰斗前要下寨休整,為后續行動做準備。
3. 高中生:旅游團在旅途中會下寨暫時休息,然后繼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