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
成語(Idiom):刻板(kè bǎn)
發(fā)音(Pronunciation):kè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思維僵化,缺乏靈活性,固執(zhí)地按照既定的模式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刻板一詞源自于木刻版,形容印刷時刻板的性質(zhì),即一成不變、死板固執(zhí)。在人的行為和思維上,刻板指的是人們過于固執(zhí)己見,不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和變化,總是墨守成規(guī),缺乏靈活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些人的思維僵化、固執(zhí)、不愿變通的行為??梢杂脕砼u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人,或者形容一些機構、組織的行為方式過于刻板,不愿意改變和創(chuàng)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刻板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刻舟求劍”,講的是一個人在船上用刀刻船底,劃出一道道的痕跡,他認為痕跡就是劍的位置,然后跳入水中尋找劍。這個故事用來形容人們思維固執(zhí)、不愿意接受新的事實和觀點。
成語結(jié)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表示一種固定的狀態(tài)或行為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太刻板,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2. 這個機構的工作方式太刻板,不愿意嘗試新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木刻版,木刻版是一種固定的印刷工具,可以幫助記憶刻板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墨守成規(guī)”、“僵化不變”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刻板地教我們背誦課文。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的思維太刻板,不愿意嘗試新的學習方法。
3. 高中生:他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很刻板,不愿意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
4. 大學生:有些老師的評分標準太刻板了,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
5. 成年人:公司的管理方式太刻板,不愿意改變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