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甲
基本解釋
各家各戶。 王闿運 《<湘潭縣志>序》:“以禮自度,百甲相維?!?/p>
成語(Idiom):百甲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ji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戰士穿著盔甲百重,意味著身披重甲,戰無不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甲出自《莊子·逍遙游》,原文為“百甲衣,無內外之分”,意思是說穿上百重盔甲的戰士,無論內外都是一體的,沒有破綻,戰無不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士勇猛無敵,毫無弱點。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非常有能力,無人能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春秋時期的齊國國君齊桓公很喜歡打獵,他的侍衛常常身披重甲,以保護他的安全。一次,齊桓公在打獵途中遇到了一只兇猛的猛獸,侍衛們不顧生死,全力保護齊桓公,最終成功擊敗了猛獸。從此,人們用“百甲”來形容戰士勇猛無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百甲的力量,毫無懈怠。
2. 這個團隊的合作默契,他們簡直就是百甲一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甲”聯想為一個戰士身披百重盔甲,無論內外都是一體的形象,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勇猛無敵相關的成語,如“刀槍不入”、“鐵壁銅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一位百甲戰士,他總是保護著我們。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百甲的力量,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3. 高中生:面對困難,我們要像百甲一樣堅定不移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