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容
基本解釋
(1).使容顏儀態端莊嚴肅。《莊子·田子方》:“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后漢書·黃憲傳》:“是時,同郡 戴良 才高倨慠,而見 憲 未嘗不正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土偶》:“母曰:‘汝志良佳;然齒太幼,兒又無出。每見有勉強於初,而貽羞於后者,固不如早嫁,猶恆情也。’ 王 正容,以死自誓,母乃任之。”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一:“老太太說這一番話的時候,姑太太和太太都肅然正容。”
(2).端莊嚴肅的容顏儀態。《后漢書·習酺傳》:“昔 成王 之政, 周公 在前, 邵公 在后, 畢公 在左, 史佚 在右,四子挾而維之。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成語(Idiom):正容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度端正、鎮定自若,不露出喜怒哀樂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容是指人的面容端莊、鎮定,不流露出喜怒哀樂之情。這個成語形容人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能夠保持冷靜、沉著,不受外界影響,保持自己的風度和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容常用于形容人在重要場合或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不露出內心的情緒。例如在面對困難時保持正容,不慌不忙地解決問題,或在重要會議上保持正容,不受外界干擾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容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子罕篇》。孔子曾經說:“子罕而正其衣冠,狂者進。”意思是說,當有人的衣冠不整齊時,子罕卻能保持端莊的面容。這個故事表達了子罕在面對不雅觀的衣冠時能夠保持冷靜、鎮定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危機時刻,他能夠保持正容,迅速做出決策。
2. 老師面對學生們的質疑,保持正容地解答了問題。
3. 面對挑戰,我們要保持正容,不被困難擊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正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冷靜、鎮定的面容,不流露出喜怒哀樂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情緒和態度相關的成語,如“面不改色”、“波瀾不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考試,我要像個大人一樣保持正容。
2. 初中生:班上發生了糾紛,我勸他們要保持正容,冷靜解決問題。
3. 高中生:參加面試時,我要保持正容,展示自己的優勢。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要學會正容地面對各種挑戰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