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姨
基本解釋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風神。也稱“封姨”。 唐 天寶 中,處士 崔玄微 春夜遇諸女共飲,席上有 封十八姨 。諸女為眾花之精, 十八姨 為風神。見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后因以代稱風。 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 妬婦灘 頭 十八姨 ,顛狂無賴占佳期,喚它 滕六 把春欺。” 明 劉基 《題風中水仙花圖》詩:“癡妬 封 家 十八姨 ,不爭好惡故相欺。”參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下》。
(2).古代傳說中有化為婦人的虎精,自稱“十八姨”。《太平廣記》卷四三三引 前蜀 杜光庭 《錄異記·姨虎》:“ 嘉陵江 側有婦人,年五十已來,自稱 十八姨 。往往來民家,不飲不食。每教諭於人曰:‘但作好事,莫違負神理。居家和順,孝行為上。若為惡事者,我常令貓兒三五箇巡檢汝……’民間知其虎所化也。”
成語(Idiom):十八姨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ā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有很多姨媽,用來形容一個人有很多關系復雜的親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八姨是一個用來形容親戚關系復雜的成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姨媽是指母親的妹妹,而十八姨則是指一個人有很多姨媽,表示這個人的親戚關系非常復雜。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嘲笑或諷刺一個人的家庭關系紛繁復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十八姨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親戚關系復雜或者家庭關系紛繁復雜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開玩笑或者調侃某人的家庭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十八姨”最早出現在明代文人張岱的《東籬樂府集》中,其中一首《驀山溪·幽人歸獨臥》中有“十八姨”一詞。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用來形容親戚關系復雜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八姨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成語,十八表示數量之多,姨表示親戚關系中的姨媽。結合起來,表示一個人有很多親戚關系復雜的姨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家庭關系真是復雜,有十八姨的親戚都數不清。
2. 小明的家里有很多親戚,就像是十八姨一樣,每次聚會都很熱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十八姨”與復雜的親戚關系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的家庭關系紛繁復雜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家庭關系的成語,如“兄弟姐妹”、“親如手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家庭關系很簡單,沒有十八姨。
2. 初中生:他的家庭關系真是復雜,有十八姨的親戚都數不清。
3. 高中生:當我聽到他家庭關系復雜的情況時,我忍不住笑了,他的家族就像是十八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