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舉
成語(Idiom):唐舉
發音(Pronunciation):táng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力卓越、才華出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唐舉源自唐代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朝廷選拔官員時,有一次他要選拔一位合適的人才擔任重要職位,于是發出了一道命令:讓所有有能力的人舉起他們的手。然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他就是后來成為唐代重臣的魏征。因此,唐舉成為了形容能力超群的人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唐舉多用于形容某個領域或某個特定任務中的頂尖人才,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才華出眾的贊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唐舉的故事起源于唐朝時期,具體來源于唐太宗李世民選拔官員的歷史事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界是個唐舉,無人能及。
2. 這位畫家的繪畫技巧真是唐舉,令人嘆為觀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唐舉”與唐太宗選拔官員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唐朝時期的朝廷場景,以及只有一個人舉起手的情景,從而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唐代歷史、唐朝文化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相關知識,以豐富對唐舉成語的理解和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巧真厲害,簡直是個唐舉!
2. 初中生:她的數學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真是個唐舉。
3. 高中生:他在科學研究領域的才華出眾,被譽為一位唐舉。
4. 大學生:這位作家的文筆優秀,是當代文壇的唐舉之一。
5. 成年人:那位演員的表演實在太出色了,堪稱是影壇的一位唐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