殩孝
成語(Idiom):殩孝
發音(Pronunciation):cān x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孝道上表現出極為盡職、虔誠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殩孝由“殘”和“孝”兩個字組成。殘,意為盡職、盡心;孝,意為對父母盡孝之道。殩孝表示對父母的孝敬之心極為深厚,盡職盡責,不辜負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殩孝多用于贊美一個人對父母孝敬的程度極高,對家庭和睦、親情深厚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49年,楚國國君宣王去世,國人為了表示對宣王的哀悼,規定了一連串的禮儀。而宣王的兒子文王卻因為對父親的思念而懷疑這些禮儀是否能真正表達他的哀悼之情。于是,他決定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示哀悼,他割去了自己的股肉,作為對父親的殷殉之禮。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成殩孝成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殩孝為“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父母的殩孝讓人十分感動。
2. 這位孝子表現出了殩孝的美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殩孝”與“盡職盡責、虔誠孝敬”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和相關的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能夠對父母表現出殩孝的品質。
2. 初中生:他對祖父母非常孝順,經常幫助他們做家務,展現了殩孝的美德。
3. 高中生:他在考試前夜,不顧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了給父母準備早餐,展現了殩孝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