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闔
成語(Idiom):捭闔(bāi hé)
發音(Pronunciation):bāi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捭闔指的是打開和關閉。在古代,捭闔多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表示能夠理解并掌握事物的真實情況,善于處理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捭闔一詞源于《論語·子罕》:“捭闔也,以觀其外。”意思是打開門窗,以觀察外面的情況。引申為能夠洞察事物本質,善于處理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捭闔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和能力,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管理者或者決策者。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見識和能力超過一般人,能夠處理復雜的問題或者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捭闔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子罕》中的一段對話。孔子的學生子罕問他如何才能做到“捭闔”,孔子回答說:“捭闔也,以觀其外。”這段對話表明了孔子對于洞察事物本質和善于處理事務的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捭闔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捭”是動詞,表示打開的意思;“闔”是動詞,表示關閉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捭闔之人,能夠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
2. 這位領導者具備捭闔的智慧,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捭闔”拆分為“捭”和“闔”,并與“打開”和“關閉”進行聯想。可以通過想象打開和關閉門窗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知識,以深入理解捭闔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捭闔門窗,看外面的風景。
2. 初中生:他是班里的捭闔之人,經常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她具備捭闔的智慧,能夠處理各種復雜的事務。
4. 大學生: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他需要具備捭闔的能力,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