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延
基本解釋
延長。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 子良 又問:‘既靈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數年不?’”《梁書·殷鈞傳》:“謹當循復圣言,思自補續,如脫申延,實由亭造?!薄?a href="/r_ci_d537d848afe66ea65a9da42a01beb74d/" target="_blank">南史·劉霽傳》:“母 明氏 寢疾, 霽 年已五十,衣不解帶者七旬……夜中感夢,見一僧謂曰:‘夫人算盡,君精誠篤志,當相為申延?!罅N日乃亡?!?/p>
成語(Idiom):申延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推遲、延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延指推遲或延長時間。形容事情或行動被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延常用于形容工作或計劃因各種原因而延遲。也可用于形容個人行為或態度上的拖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四年》記載了一個關于申延的故事。公元前598年,魯國大夫申伯向魯宣公請命擔任軍事要職,但宣公將任命拖延了很長時間。申伯耐心等待,沒有抱怨或放棄。最終,宣公任命了申伯,因此有了成語“申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延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申”和“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已經申延了一個月,我們需要加快進度。
2. 他總是申延交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申延”與“申請延期”的發音相連,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百年好合”、“一刻千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因為生病了,我申延了交作業的時間。
2. 初中生:我明天有考試,所以我申延了和朋友的聚會。
3. 高中生:我申延了交論文的時間,因為還有很多內容需要補充。
4. 大學生:我申延了實習的時間,因為我想多學一些東西。
5. 成年人:我申延了旅行的計劃,因為工作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