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性
成語(Idiom):坐性(zuò xìng)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x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性格或習慣,喜歡懶散,不愿意積極主動去做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坐性是由“坐”和“性”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坐”表示靜止、不動,而“性”表示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坐性形容一個人喜歡懶散,不愿意積極主動去做事情,常常坐著不動,缺乏進取心和積極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坐性一詞多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習慣。在工作場合,形容一個人不愛動腦筋,不愿意主動承擔責任,只喜歡坐在辦公室里不動;在學習環境中,形容一個人不愛學習,不愿意主動探索新知識,只喜歡坐在教室里發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坐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兒女英雄傳》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李云的年輕人,他有一個非常懶散的習慣,喜歡一整天坐在家里不動。因為他不愿意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和不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坐性”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有坐性,從來不愿意主動去做事情。
2. 這位同學坐性太重,上課時總是坐在最后一排,不愿意參與課堂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坐性”。可以想象一個人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不愿意動彈,表示他的性格或習慣是懶散的。這樣的形象會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性格和習慣相關的成語,如“好逸惡勞”、“驕奢淫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一個同學很坐性,上課時總是坐在最后一排,不愛動腦筋。
2. 初中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一直都很坐性,從來不愿意參加課外活動。
3. 高中生:我覺得他的坐性會影響他的未來發展,因為他從來不愿意主動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