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ī jīng dǎo guài ㄕㄧ ㄐㄧㄥ ㄉㄠˇ ㄍㄨㄞˋ失驚倒怪(失驚倒怪)
猶失驚打怪。驚恐;慌張。《天雨花》第十四回:“回家方曉稀奇事,失驚倒怪落三魂。”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失驚倒怪
成語(Idiom):失驚倒怪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jīng dǎo gu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對平常的事情感到異常驚奇或驚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驚倒怪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失驚”指的是因為平常的事情而感到驚訝,而“倒怪”指的是對這種驚訝的反應。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對于一些平常或者預料之外的事情感到非常驚訝和吃驚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驚倒怪常用于形容對于一些平凡的事情產生過于夸張的反應。例如,當一個人對于別人的一些普通行為或者平常事情感到非常驚訝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反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于某些事情的反應過于夸張或不符合實際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驚倒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水滸傳》中。故事中有一位叫做吳用的英雄,他曾經在一次戰斗中表現出色,但是他卻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非常驚訝和驚奇,認為自己的表現不應該如此出色。因此,這個成語就形象地描述了吳用對于自己的表現感到非常驚訝和吃驚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驚倒怪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失驚”是動詞短語,指的是失去了對于某件事情的平常心,感到驚訝;“倒怪”是動詞短語,指的是對這種驚訝的反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這個小孩的畫技失驚倒怪,覺得他的畫竟然如此出色。
2. 小明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差,但是這次他考了滿分,讓老師和同學都感到失驚倒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看到一只螞蟻時,驚訝得從椅子上跌倒,然后又驚訝得大叫一聲。這個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驚訝、吃驚相關的成語,如“大吃一驚”、“目瞪口呆”等。同時,還可以學習與情緒和反應相關的成語,如“喜出望外”、“驚喜萬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老師生日的蛋糕上有一只蠟燭時,我感到失驚倒怪,因為我以為老師今年只有十八歲。
2. 初中生:當我聽說學校要組織一次國外游學時,我感到失驚倒怪,因為我從來沒有去過國外。
3. 高中生:當我得知自己被錄取進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時,我感到失驚倒怪,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4. 大學生:當我聽到我的論文被選中發表時,我感到失驚倒怪,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研究能夠得到認可。
希望這個關于“失驚倒怪”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