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圣
基本解釋
(1).五個圣人。指 神農 、 堯 、 舜 、 禹 、 湯 。《淮南子·修務訓》:“若夫 神農 堯 舜 禹 湯 ,可謂圣人乎?有論者必不能廢,以五圣觀之,則莫得無為明矣。”
(2).五個圣人。指 唐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五圣聯龍袞,千官列雁行。” 唐 康駢 《劇談錄·老君廟畫》:“壁有 吳道玄 畫五圣真容及 老子 化胡經事。”
(3).舊時 江 南一帶所奉之邪神。 明 陸粲 《庚己編·說妖》:“ 吳 俗所奉妖神,號曰五圣,又曰五顯靈公,鄉中呼為‘五郎神’,蓋深山老魅山蕭木客之數也。” 清 鈕琇 《觚賸·奏毀淫祠》:“ 江 南家立尺五小廟祀之,俗稱五圣祠。是后日漸蕃衍,甚至樹頭花前,雞塒豕圈,小有萎殀,輒曰五圣為禍。”
成語(Idiom):五圣
發音(Pronunciation):wǔ s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位圣人,指孔子、老子、佛陀、耶穌和穆罕默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圣是中國文化中指代五位偉大的圣人的成語。這五位圣人分別是孔子、老子、佛陀、耶穌和穆罕默德。他們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宗教和哲學思想,對于人類的道德、倫理和智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圣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討論宗教、哲學、文化等話題,強調不同宗教和哲學思想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圣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想的交融。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宗教思想逐漸傳入中國,與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五圣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是數詞,表示數量為五;“圣”是名詞,表示圣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五圣代表了不同宗教和哲學思想的多樣性。
2. 五圣的智慧給人類的道德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位圣人的名字與成語“五圣”相對應來記憶。例如,孔子的名字中有個“子”,與“圣”相對應;佛陀的名字中有個“佛”,與“圣”相對應;耶穌的名字中有個“耶”,與“圣”相對應;穆罕默德的名字中有個“默”,與“圣”相對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每位圣人的思想和教導,了解他們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課堂上學到了五圣的故事。
2. 初中生:五圣代表了不同的宗教和哲學思想。
3. 高中生:我們可以從五圣的智慧中汲取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