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欲益反損(yù yì fǎn sǔn)
發音(Pronunciation):yù yì fǎn s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追求利益反而造成損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們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采取行動,結果卻適得其反,反而遭受到了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人們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結果導致損失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儒家學者。他曾經在朝廷上勸諫漢武帝不要過多依賴外戚,結果卻被貶斥。后來,漢武帝發現董仲舒的勸告是正確的,便想要復職他。董仲舒卻說:“欲益反損,不如止。”意思是說,追求眼前的利益反而會造成損失,不如停止追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前兩個字“欲益”表示追求利益,后兩個字“反損”表示反而造成損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結果欲益反損,最終破產了。
2. 這家公司為了追求短期利潤,采取了不道德的手段,結果欲益反損,聲譽受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欲益反損”與“追求利益造成損失”聯系起來,通過反思追求利益時可能帶來的負面后果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董仲舒的思想和儒家學說,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貪得無厭”、“貪小失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花在了糖果上,結果欲益反損,一天都沒吃上糖果。
2. 初中生:他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整天只顧著學習,不注意休息,結果欲益反損,身體變得很虛弱。
3. 高中生:她為了在社交媒體上獲得更多的關注,不斷發布自己的個人信息,結果欲益反損,遭遇了網絡騷擾。
4. 大學生:他為了賺錢買更好的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欲益反損,卻忽略了與家人和朋友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