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黃
成語(Idiom):竹黃(zhú huáng)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竹子的黃色,比喻人品正直、道德高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竹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具有堅韌、純潔、謙遜的特點。竹黃成語用竹子的黃色來比喻人的品德,表示人品正直、道德高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人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道德修養和為人處世之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竹黃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季友因為忠誠于國家,不愿意向強權低頭,被迫離開了魯國。他離開時,將自己的竹樓涂成了黃色,用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正義的追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竹黃”,表示人的品德;修飾部分為“竹”,用來比喻人的品質;賓語部分為“黃”,表示竹子的顏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竹黃的品德,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贊賞。
2. 這位老師教書育人,為人正直,真是個竹黃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竹黃”這個成語與竹子的黃色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為人的品德正直,道德高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品德、道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級的竹黃,經常幫助其他同學,大家都很喜歡他。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竹黃,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3. 高中生:老師常常用竹黃這個成語來夸獎我們,希望我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