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月
基本解釋
(1).向月。 南朝 陳 張正見 《有所思》詩:“看花憶塞草,對月想邊秋?!?唐 李白 《將進酒》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br>(2).滿月。 元 無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這對月之時,取 劉備 同小姐回門拜見老夫人來?!薄缎咽酪鼍墏鳌返谝换兀骸皩υ骂I了文憑,往東江米巷買了三頂 福建 頭號官轎,算計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薄镀缏窡簟返诰啪呕兀骸胺肯掠袃蓚€小太太,上下不過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爺就喜的了不成。不料這七天頭上,那個小相公是對月風,這個新小相公是七日風,一齊都害了撮口臍風?!?/p>
成語(Idiom):對月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對著同一輪明月,象征著相思、思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對月”起源于古代詩詞,主要用于形容兩個相隔遙遠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但心靈相通,思念對方的情感。這個成語中的“月”指的是明月,代表著美好、純潔和希望。兩人對著同一輪明月,雖然身處不同的地方,卻能感受到彼此的思念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對月”常用于表達思念、相思之情??梢杂糜谇閭H之間的表達,也可以用于朋友、親人之間的交流。在寫信、寫詩、寫情書等文學創作中,也經常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對月”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銀箭亂,飛煙滅,寒蛩一夜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边@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表達思念之情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對月”的結構為“對 + 月”,其中“對”表示面對、對著,月表示明月。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了“對月”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分隔兩地,但每當月圓之夜,他們會相約在各自的窗前對月,表達彼此的思念之情。
2. 女兒出國留學后,每當月圓之夜,她會在遠方的地方對著明月,思念著家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對月”與思念之情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兩個相隔遙遠的人分別對著同一輪明月,表達彼此思念之情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對月”相關的古代詩詞,了解更多表達思念之情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月亮相關的成語,如“月下老人”、“明月清風”等,來拓展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當月圓之夜,我會和爸爸一起對著明月許下美好的愿望。
2. 初中生:即使身處異地,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月表達彼此的思念之情。
3. 高中生:對月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遠方的家人,希望他們一切安好。
4. 大學生:在異鄉求學的日子里,我常常一個人對著明月,思念著家鄉的親人。
5. 成年人:每當月圓之夜,我會獨自對月,回憶起年少時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