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俗
成語(Idiom):同俗
發音(Pronunciation):tóng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與人俗契合,與世俗相符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同俗是指與人俗契合,與世俗相符合,不違背社會習俗和道德準則。這個成語強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應該符合社會的規范和道德準則,不偏離常規,不違背倫理道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同俗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習俗和道德規范的情況。常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品行端正、遵守社會規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同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玉藻》中。玉藻是指古代祭祀神明時所用的玉器,玉藻的形狀是方的,上面雕刻有花紋。古代人們認為神明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此祭祀神明時,人們必須恭敬謹慎,舉止莊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不合禮儀的行為。因此,同俗這個成語就是指與神明所要求的禮儀規范相符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同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同”和“俗”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始終同俗,受到了大家的贊賞。
2.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他一直以來都能夠保持與人俗契合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同俗”理解為“同樣的俗套”,即與人俗契合,不偏離常規。可以通過記憶“同俗”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社會習俗和道德準則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遵禮守儀”、“守法納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遵守校規,與同學們保持同俗的行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人俗契合。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要尊重他人,不違背社會習俗,與人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