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挹
基本解釋
猶嘆伏。《梁書·王錫傳》:“ 善明 造席,遍論經史,兼以嘲謔。 錫 纘 隨方酬對,無所稽疑,未嘗訪彼一事, 善明 甚相嘆挹。”
成語(Idiom):嘆挹(tà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tà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嘆息悲傷或沮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嘆挹是由“嘆”和“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嘆指嘆息,挹指流淚。嘆挹形容人因悲傷或沮喪而嘆息流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嘆挹常用于形容人們心情低落、悲傷或失望的情景。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情感狀態,也可以用來描繪社會、國家或世界的不幸遭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嘆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篇文章中。文章講述了一個人在看到一只鳥被捕殺后,感到非常悲傷,不禁流下了眼淚,表示對鳥的遭遇感到惋惜和痛心。后來,這個場景被人們引申為形容人們因為悲傷而嘆息流淚的情景,逐漸演變成了嘆挹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嘆挹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不禁嘆挹起來。
2. 在喪失親人后,她整天都在嘆挹中度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嘆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悲傷而嘆息流淚的情景,然后將這個情景與嘆挹這個成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悲傷、沮喪相關的成語,如“凄涼”、“悲從中來”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故事、文章或詩詞來進一步了解嘆挹的用法和情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老師要離開,小明不禁嘆挹起來。
2. 初中生:考試沒考好,他感到非常嘆挹。
3. 高中生:看到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生活困難,她不禁嘆挹起來。
4. 大學生:畢業后分別,同學們都在嘆挹著未來的不確定。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理解和記憶嘆挹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