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匽
基本解釋
排除污水穢物的水池和水溝。《周禮·天官·宮人》:“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 鄭玄 注:“井,漏井,所以受水潦……匽豬,謂霤下之池,受畜水而流之者。” 孔穎達 疏:“宮中為漏井以受穢,又為匽豬使四邊流水入焉。井匽二者皆所以除其不蠲潔,又去其惡臭。”《宋史·謝絳傳》:“蝗亙田野,坌入郛郭,跳擲官寺,井匽皆滿。” 清 馮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廟記》:“后為崇圣祠,祠有樓,最后為齋庖井匽之屬。”一說“井匽”當讀作“庰匽”;庰,通“ 屏 ”。指廁所,僻隱處。見 清 孫詒讓 《周禮正義》卷十一。
成語(Idiom):井匽(jǐng yán)
發(fā)音(Pronunciation):jǐ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井匽是指在井邊的人,比喻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顧大局的狹隘之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井匽成語源自于《莊子·德充符》:“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這句話比喻那些只關注眼前的小事物,不具備遠見和廣博的人。井匽成語中的“井”指的是井口,是一個狹小的空間,而“匽”則表示人。井匽成語通過將狹小的井口與那些只顧自己狹隘利益的人相比較,暗示了這些人的狹隘和目光短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井匽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顧大局的人。比如在工作中,某個員工只關注自己的個人利益,而不顧整個團隊或公司的利益,就可以用井匽來形容他。此外,井匽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只關心自己小圈子的人,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意識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井匽成語的故事起源不詳。它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的《德充符》中,用來比喻那些狹隘的人。后來,井匽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了漢語中的一個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井匽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井”表示井口,而“匽”表示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井匽,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從來不考慮長遠發(fā)展。
2. 這些井匽們只顧著自己的小圈子,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井匽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井口旁邊的人,他只能看到井口的狹小空間,而無法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井匽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井匽成語的例句和故事,可以幫助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井匽,只在乎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別人分享。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只顧自己的考試成績,完全是井匽心態(tài)。
3. 高中生:井匽思維是一種狹隘的思維方式,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視了更重要的事情。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超越井匽的思維,關注社會問題,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