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庫
基本解釋
(1).官府之倉庫。《宋史·任伯雨傳》:“﹝ 伯雨 ﹞調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庫,笑曰:‘里名 勝母 , 曾子 不入,此職何為至我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求 盱江 僚屬之薦舉則有書,求 盱江 公庫之文籍則有目。”
(2).國民黨統治時期經管各級政府財政收支的機關。根據1928年國民黨財政部的規定,用款機關得以部分收入抵撥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庫法”。在中央政府設國庫,地方政府分別設省庫、市庫和縣庫。規定國家全部歲入歲出都由公庫統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國庫事務由中央銀行代理;地方各級公庫事務由該上級政府公庫主管機關核準的銀行代理;在未設銀行的地方,指定郵政機關代理。
英文翻譯
1.【經】 public treasury
成語(Idiom):公庫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k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共的圖書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庫指的是公共的圖書館,是供公眾借閱圖書和進行學習、研究的場所。公庫通常收藏各類書籍、期刊、報紙等資源,并提供借閱、閱覽、咨詢等服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庫常常是學生、研究者、讀書愛好者等前往的地方。人們可以在公庫中閱讀各種書籍,進行學術研究,找到所需的資料。公庫也是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適合進行自習和閱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庫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當時皇帝設立了一些圖書館,供皇室和貴族閱讀。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庫逐漸普及,成為公眾共享知識的場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庫是由“公”和“庫”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公”表示公共的意思,“庫”表示儲存書籍的地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經常去公庫借書。
2. 他在公庫里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正在一個寬敞明亮的圖書館中,大家都在閱讀、學習,這就是一個公共的圖書館,也就是公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借閱圖書,公庫還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務,如電子圖書館、網上借書、學術講座等。學習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公庫的發展歷史、圖書館學知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個周末都去公庫借書。
2. 初中生: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家很大的公庫,我經常去那里自習。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會去公庫找一些相關的資料進行復習。
4. 大學生:公庫是我學習的好地方,我可以找到各種專業的書籍。
5. 研究生:我在公庫中找到了一本很重要的文獻,對我的研究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