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骸
成語(Idiom):暴?。╞ào hái)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暴露在外的尸體或骸骨,也可引申為敗壞、破敗的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暴骸原指尸體暴露在野外或戰場上,沒有人來收殮,因此暴骸常常與死亡、毀滅等概念聯系在一起。后來,這個成語也可用來形容一些事物的破敗不堪、不堪入目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景象破敗、景象凄涼、景象悲慘等場合,也可用于形容某些事物的破敗、毀壞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暴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易·乾卦》中,原文是“乾元亨利貞”,其中的“貞”字在古代拼音中讀作“骸”。后來,人們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將“骸”解釋為尸骨,形成了現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前一個字是“暴”,后一個字是“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廢棄的工廠已經成了一片暴骸,讓人不禁感嘆時光的無情。
2. 戰場上的暴骸讓人心生恐懼和悲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暴骸”想象成一個被暴露在野外的尸體,形象地表達了破敗、凄涼的意境。可以通過與相關形象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死亡、毀滅等相關的成語,如“尸骨未寒”、“草木皆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風把樹枝吹斷了,樹下到處都是暴骸。
2. 初中生:這個廢棄的建筑物已經成了一片暴骸,沒有人愿意靠近。
3. 高中生:戰爭的殘酷讓大地上到處是暴骸,人們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恐懼。
4. 大學生:經歷了多年的戰亂,這個城市已經成了一座暴骸,人們開始重新建設和重建。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暴骸”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