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話長說短
發(fā)音(Pronunciation):huà cháng shuō d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說話冗長,不言簡意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說話過于啰嗦,不言簡意賅。形容說話拖泥帶水,繞彎子,不直截了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諷刺對方說話冗長、廢話連篇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蔡邕的文學家,他的文章常常長而復雜,語言冗長。有一次,他寫了一篇長篇文章,字數(shù)多達幾千字,結果被人嘲笑為“話長說短”。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話(speech)長(long)說(speak)短(short)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話長說短,聽得我心煩意亂。
2. 別跟他討論問題,他總是話長說短,說不到點子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話長說短”與“說話冗長”進行關聯(lián)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一直說個不停,語言繞圈子,就好像他的話很長,但實際上說的卻很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長篇大論”、“繞圈子”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別給我們講那么多廢話了,你總是話長說短。
2. 初中生:同學們,別跟他爭論了,他也不會明白的,他說話總是話長說短。
3.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太啰嗦了,作者話長說短,根本沒有重點。
4. 大學生:教授的演講太冗長了,他總是話長說短,聽得我們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