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牋
成語(Idiom):麻牋 (má pái)
發音(Pronunciation):má p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臉色或神情蒼白無血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麻牋是由“麻”和“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麻指的是麻木無感覺,牋指的是人的臉。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臉色蒼白,沒有血色,看起來沒有生氣或精神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麻牋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因為恐懼、驚訝、疲勞等原因而臉色蒼白無血色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不佳,或者是面對困境時的表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麻牋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形象描述相符,可以很容易地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麻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段時間工作太忙了,每天都是麻牋一樣的臉色。
2. 看到突然出現的惡心畫面,她嚇得臉都麻牋了。
3. 考試前緊張得他臉上麻牋,一點血色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麻”聯想為麻木無感覺的狀態,將“牋”聯想為人的臉。想象一個人因為害怕或驚訝而臉色蒼白無血色,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面部表情相關的成語,例如“面紅耳赤”、“面如土色”等,可以擴展詞匯量,并豐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看到蜘蛛就會嚇得麻牋一樣的臉色。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前緊張得他臉上麻牋,一點血色都沒有。
3. 高中生(16-18歲):聽到老師突然提問,他嚇得臉都麻牋了。
4. 大學生及成人:她聽到壞消息后,臉上麻牋一片,看起來非常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