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
基本解釋
指梅花。《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為梅花的別名。 宋 黃庭堅 《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詩之一:“欲問 江 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 宋 陳師道 《和豫章公黃梅》詩之一:“寒里一枝春,白間千點黃。” 清 余夢易 《一萼紅》詞:“算消息、 江 南較早,也不須、遙寄一枝春。”
成語(Idiom):一枝春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hī c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春天的花枝,比喻在寒冷的冬天中給人帶來希望和溫暖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枝春”表示寒冷的冬天中出現的一絲春天的跡象,給人帶來希望和溫暖。它用來形容在困難或逆境中出現的一點希望,或者意味著即將到來的好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逆境中的希望,或者表示即將到來的好事物。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堅持下去,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積極的變化或者好的跡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詩人杜牧。他在他的詩中寫到:“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首詩表達了在寒冷的冬天里,一杯熱茶能帶來溫暖和希望,而窗外的梅花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后來,這首詩中的“一杯茶”被改為“一枝梅”,形成了現在的成語“一枝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一枝春”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一”、“枝”和“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最困難的時候,一枝春給了他希望。
2. 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要相信一枝春即將到來。
3. 小草破土而出,是大地上的一枝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枝春”與寒冷的冬天和即將到來的春天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在冬天中,只有一枝梅花在風雪中綻放,給人帶來希望和溫暖的感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春天相關的成語和習俗,例如“迎春花開”、“春雨綿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冬天里,我看到了一枝春,知道春天快要來了。
2. 小學生:雖然考試失敗了,但是我要相信一枝春即將到來,我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
3. 中學生:在艱難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的鼓勵就像一枝春,給了我希望和動力。
4. 高中生:雖然生活中有很多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一定會迎來一枝春。
5. 大學生:在就業壓力大的時候,一次成功的面試就像一枝春,給了我希望和信心。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