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節
成語(Idiom):遁節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避開或逃避重要的職責、責任或場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遁節源自于《后漢書·王莽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王莽被任命為司隸校尉,負責維護社會秩序和處理重要事務。然而,他卻以種種借口逃避職責,不履行自己的職責。因此,遁節成為了形容逃避重要職責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遁節常用于形容逃避工作、責任或場合的人。可以用于批評那些逃避責任的人,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調侃自己逃避職責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遁節的故事起源于王莽的歷史,他以逃避職責而臭名昭著。這個故事反映了王莽不負責任的行為,成為了一個被后人引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遁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形式為“動詞 + 名詞”。其中,“遁”表示逃避,躲避,“節”表示職責,責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遁節逃避工作,從來不愿意承擔責任。
2. 她遁節不出席會議,讓大家很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遁節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遇到重要職責時,突然變得像一只青蛙一樣,跳到了遠離職責的地方,逃避了責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逃遁”、“遁世”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遁節,我會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2. 初中生:他總是遁節不參加班級活動,讓大家很生氣。
3. 高中生:面對考試,他選擇遁節,而不是認真備考。
4. 大學生:他遁節逃避實習,沒有完成自己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