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威
基本解釋
冒犯天威。謂挑起戰爭。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涼冬氣勁,塞外草衰。逷矣 獯 虜,乘障犯威。”
成語(Idiom):犯威(fàn wēi)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w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冒犯威嚴,挑戰權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犯威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敢于挑戰權威、冒犯威嚴的行為。這種行為往往是出于對權威的不滿或者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敢于違背權威的規定或者是敢于質疑權威的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犯威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來形容那些不畏強權、敢于挑戰權威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敢于表達自己意見并且不怕權威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敢于違背規定、挑戰權威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犯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溫庭筠的詩人。溫庭筠是唐朝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一首名為《登幽州臺歌》的詩中寫道:“玉花犯霜影,金穗動晴旻。”其中的“犯霜影”一詞就是指敢于違抗冰霜的花朵。后來,人們將“犯霜影”引申為“犯威”,用來形容那些敢于違背規定、挑戰權威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犯威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是“犯”,意為冒犯、違背;第二個字是“威”,意為威嚴、權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怕任何人,總是犯威,這讓他在團隊中備受尊敬。
2.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她毫不畏懼,勇敢地犯威為自己爭取權益。
3. 這個學生敢于質疑老師的決策,真是犯威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犯威”相似的詞語或者情景進行聯想記憶。例如,可以將“犯威”與“違背規定、挑戰權威”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敢于站出來質疑權威的場景,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進一步學習關于“犯威”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者參考相關的詞典解釋。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威、挑戰等相關的成語,拓寬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怕老師,總是敢于犯威,讓其他同學都很佩服他。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他敢于質疑老師的決策,真是犯威啊!
3. 高中生:在學校里,只有敢于犯威的學生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