陫側
成語(Idiom):陫側(fēi cè)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或言行舉止不端正,偏離正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陫側是由陫和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陫,讀作fēi,指田間小路;側,讀作cè,指走偏離正道。陫側的意思是指人的品行或言行舉止不端正,偏離正道,不守規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陫側多用于批評和警示他人的行為不端正,違背道德規范的情況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敗壞、行為不端,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團體或機構的不正當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陫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儒學家,他曾經擔任過漢武帝的師傅。有一次,董仲舒在給漢武帝講解儒家的道德觀念時,用了“陫側”這個成語來形容人的品行不端正,偏離正道。從此,陫側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陫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十分陫側,讓人十分不齒。
2. 這個組織的陫側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譴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田間小路上走得東倒西歪,偏離正道,形象地表達了陫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行、道德相關的成語,如“正直無私”、“行為端正”等,加深對道德規范和品德修養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總是抄襲別人的,真是陫側不堪。
2. 初中生:他經常逃課、打架,陫側的行為讓老師和同學都很生氣。
3. 高中生:有些學生在考試中作弊,這種陫側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不能陷入陫側的泥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