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凳
成語(Idiom):踏凳
發音(Pronunciation):tà d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行動、努力中克服困難、攀登高峰的意志和勇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踏凳一詞比喻人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的意志和勇氣,鼓勵人們勇往直前,不畏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朝時期,有一位叫李時中的官員,他在擔任官職期間,秉公執法,勤政為民,深受人民的愛戴。一天,有人惡意誣陷他,誣稱他收受賄賂。李時中的上司要求他立即交出賄賂的證據,否則將面臨嚴厲的懲罰。李時中深知自己清廉無私,他決定以身作則,證明自己的清白。于是,他要求人們準備一張凳子,他親自站在凳子上,高舉手中的權杖,宣誓自己的清白。眾人見此,無不為之感動,紛紛為他辯護。最終,李時中獲得了清白的證明,他的名譽也得到了恢復。自此以后,人們用“踏凳”來形容勇敢面對誹謗和困難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有踏凳的勇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2. 他是一個踏凳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踏凳比喻成攀登高峰的行為,通過想象一個人勇敢地踏上高高的凳子,來克服困難和挑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登高望遠”、“躍馬揚鞭”等,來拓展對于勇氣和毅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踏凳一樣,勇敢地面對考試,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有踏凳的勇氣,不退縮,努力克服困難。
3. 高中生:只有擁有踏凳的精神,我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