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食
基本解釋
比喻被侵略和吞并的事物。 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詩:“鐵圍薄福龍,大半供鳥食。” 錢仲聯 箋注引《佛說觀佛三昧海經》:“閻浮提中及四天下,有金翅鳥名正音迦樓羅王,於諸鳥中快得自在。此鳥業報,應食諸龍。于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明日復于弗婆提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周而復始。”
成語(Idiom):鳥食
發音(Pronunciation):niǎo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易于被人吃掉的東西,也用來形容無力抵抗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鳥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鳥指的是小鳥,食指的是吃的東西。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易于被人吃掉的東西。在比喻中,鳥食也用來形容無力抵抗的局面,表示處于非常弱勢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面對強者或困境時無力抵抗,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國家在外部壓力下無法自主決策或行動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鳥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這篇文章中。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鳥獸不可與同群,吾與居也。”意思是說,鳥獸是不可以與同群的,我只能和它們住在一起。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鳥食一詞的含義是易于被其他動物吃掉的食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鳥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鳥”和名詞“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國家在大國的壓力下成了鳥食,無法獨立決策。
2. 在商場競爭中,小企業很容易成為大企業的鳥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鳥食想象成小鳥吃的食物,小鳥一下就將食物吃掉了,表示易于被人吃掉的東西。這樣的記憶圖像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鳥食”相關的成語,例如“魚肉之親”、“兔死狐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鳥在樹上找到了一顆鳥食。
2. 初中生:他們的家鄉被洪水淹沒,成了大自然的鳥食。
3. 高中生: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弱小國家往往成為強國的鳥食。
4. 大學生:在商業競爭中,小企業很容易成為大企業的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