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蔽
成語(Idiom):病蔽(bìng bì)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病勢嚴重,無法康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蔽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病”指的是疾病,“蔽”指的是遮蔽、籠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疾病嚴重到無法康復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病蔽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疾病的嚴重程度,特別是指疾病無法治愈或惡化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醫學領域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疾病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病蔽這個成語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源自《資治通鑒》。相傳,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叫王定國的官員得了重病,病情越來越嚴重,醫生無法治愈。最后,他的病情變得無法康復,被形容為病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病蔽”的結構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組合,形容詞“病”修飾動詞“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病情已經病蔽,醫生無法治愈。
2. 這種疾病已經病蔽到無法康復的地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病蔽”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可以想象一個被黑暗籠罩的病人,病情嚴重到無法康復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疾病相關的成語,如“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病從口入”(bìng cóng kǒu r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病情已經病蔽,醫生無法治愈。
2. 初中生:這種疾病已經病蔽到無法康復的地步。
3. 高中生:這個病人的病情已經病蔽,家屬非常擔心。
4. 大學生:醫生告訴他,他的病情已經病蔽,無法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