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躁
成語(Idiom):剛躁(gāng zào)
發(fā)音(Pronunciation):gāng z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性格急躁、容易發(fā)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剛躁是由“剛”和“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剛指剛強、剛直,躁指急躁、暴躁。剛躁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急躁,容易發(fā)怒,缺乏耐心和穩(wěn)定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點,特別是指那些容易沖動、急躁、難以控制情緒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西漢時期,有一位官員叫劉屈氂,他性格剛烈,急躁易怒。有一次,他因為一點小事就發(fā)了脾氣,將一個被告人打死。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形容人性格急躁的成語剛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向剛躁,容易沖動,所以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2. 這個剛躁的年輕人需要好好調(diào)整自己的性格,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非常急躁和暴躁的樣子,臉上充滿了憤怒的表情,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剛躁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性格特點相關(guān)的成語,如“溫和”、“忍耐”、“穩(wěn)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脾氣很剛躁,經(jīng)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發(fā)脾氣。
2. 初中生:他的剛躁性格讓他很難與同學們和睦相處。
3. 高中生:他的剛躁性格給他在人際交往中帶來了一些困難。
4. 大學生:他意識到自己的剛躁性格不利于工作和生活,開始學習如何冷靜地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