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衛
基本解釋
(1).駐兵守衛。《史記·秦始皇本紀》:“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 咸陽 。”《后漢書·劉玄傳》:“右輔都尉 嚴本 恐失 更始 為 赤眉 所誅,將兵在外,號屯衛而實囚之。”
(2).指兵衛之所。《后漢書·竇憲傳》:“ 憲 懼見幸,分宮省之權,遣客刺殺 暢 於屯衛之中。” 李賢 注:“屯兵宿衛之所。”《明史·藍玉傳》:“ 玉 遣百戶 毛海 誘縛其父子,送京師誅之,而盡降其眾,因請增置屯衛。”
(3). 隋 唐 時禁衛軍的一種。 隋 開皇 中置十二府,統禁衛兵,后改置擴充為十六衛,左右屯衛即為其中二衛, 唐龍朔 改稱左右威衛, 五代 周 避 郭威 諱,復稱屯衛。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文獻通考·職官考十二·左右威衛》。
成語(Idiom):屯衛
發音(Pronunciation):tún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一定范圍內屯兵防守,守備森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屯衛是由動詞“屯”和名詞“衛”組成的成語。屯,指軍隊駐扎在某地;衛,指防守、保衛。屯衛的意思是在一定范圍內集結兵力,采取嚴密的防守措施,以應對可能的威脅或攻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屯衛常用于描述軍隊或組織采取防守措施,保護領土或重要目標的情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個人或團體在面臨困境或危險時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保護自身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屯衛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戰爭時期。在古代戰爭中,為了保衛領土和重要目標,各個軍隊常常會在關鍵地點屯兵防守,以應對敵人的進攻。這種屯兵防守的策略被形容為“屯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隊在邊境地區屯衛,以確保國家安全。
2. 公司采取了嚴密的屯衛措施,保護了重要的商業機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屯衛的發音“屯味”,類似于“屯味道”。想象在某個地方集結了很多食物,為了保護這些食物,采取了嚴密的防守措施,就是屯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屯糧”、“屯儲”等,了解更多關于軍事、保衛和防守的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要像屯衛一樣保護我們的家園。
初中生:學習需要屯衛,不能讓學習時間被浪費。
高中生:在考試前夕,我們需要屯衛知識,做好充分的復習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