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圍
基本解釋
突圍。《孔子家語·在厄》:“ 孔子 厄於 陳 蔡 ,從者七日不食。 子貢 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袁尚 ﹞夜遣兵犯圍,公逆擊破走之,遂圍其營。”《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五年》:“ 尉遲敬德 帥壯士犯圍而入, 世民 與 略陽公 道宗 乘之得出。”
成語(Idiom):犯圍(fàn wéi)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w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圍棋中,對方形成了圍困自己的局面,比喻被敵人包圍,陷入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犯圍是一個圍棋術語,源自圍棋的規則和技巧。在圍棋中,當對方的棋子形成一個圍困自己的形勢時,就稱為“犯圍”。這個成語的含義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形容人陷入被敵人包圍的困境,無法擺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個團體陷入困境,無法自拔。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困境,也可以用來描述國家、組織或團隊的處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犯圍”源自圍棋,圍棋是中國傳統的棋類游戲之一,有悠久的歷史。在圍棋中,當對方的棋子將自己的棋子完全包圍時,就形成了“犯圍”的局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圍棋的發展和普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犯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犯”表示犯罪、犯錯,而“圍”表示圍住、包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聽勸告,最終犯圍了。
2. 這個公司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陷入了犯圍的局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圍棋的規則和技巧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圍棋棋盤上被對方的棋子圍住,形成了“犯圍”的局面,以此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圍棋的規則和技巧,了解圍棋的發展歷史,深入理解成語“犯圍”的來源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被老師罰站在教室角落,感覺自己犯圍了。
2. 初中生:考試前沒有好好復習,小紅感到自己犯圍了,無法應對考試中的各種問題。
3. 高中生:小王在高考前夜才開始準備,感覺自己犯圍了,無法迎接高考的挑戰。
4. 大學生:小張因為迷戀游戲而荒廢學業,感到自己犯圍了,無法逃離游戲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