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
基本解釋
指晚上九時至十一時。又稱二鼓。《南史·儒林傳·沉洙》:“ 梁 代舊律,測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盡于二更。” 唐 王維 《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雖是憂愁,讀書還不歇。那日讀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楊嫂》:“二更的鑼聲響了,我和三哥便把母親抄給我們讀的一本《白香詞譜》闔了起來。”
成語(Idiom):二更(èr gēng)
發音(Pronunciation):[èr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夜間的第二個時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更是指晚上11點到1點的時間段,是古代中國將夜晚分為五更的一部分。在古代,人們通常在夜晚休息時,將夜晚分為五個時辰,每個時辰約為兩小時。二更是夜晚的第二個時辰,也是人們休息的時間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更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夜晚的時間,可以用來表達晚上的時刻或者指代夜晚。在寫作、口語交流或者文學創作中,可以使用二更來增加描寫夜晚的細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間概念。古代人們將一天分為五更,每個時辰約為兩小時。二更作為夜晚的第二個時辰,是人們休息的時間段。隨著時間的推移,二更逐漸成為了形容夜晚時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它的意義是通過整個成語的組合來表達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晚上二更才能入睡。
2. 在二更時分,整個城市都沉浸在寧靜的夜晚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夜晚和時間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來記憶二更這個成語。比如,想象夜晚的星空下,人們安靜地休息,時間悄悄地流逝,這樣可以幫助記憶二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時間概念和夜晚的文化。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比如“三更半夜”、“一日三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天晚上二更,我都會聽爸爸媽媽講睡前故事。
2. 初中生:昨晚我熬到了二更,為了準備明天的考試。
3. 高中生:在二更時分,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散步,感受夜晚的寧靜。
4. 大學生:大家都在二更時分熬夜學習,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
5. 成年人:每當二更時分,我都會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回憶起過去的歲月。